
画家小语: 故乡的回忆
画家简介:李秋荔校友,祖藉福建南安人。一九五四年出生於麻坡,曾移居马六甲,现旅居新加坡,为新加坡画坛活跃的画家。新加坡国际文化交流协会委员,马耒西亚艺术家协会永久会员。作者被国内外各界所欣赏,极获好评。
香妃城是我的故乡,我喜欢用“故乡”—词来呼唤它,这让我有—股怀念和被关怀的温馨感。我生于“故乡”,在那巴西路四哩的南益树胶厂,这是个优美的乡村厂房,厂后有小河,前方则是—片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原,几户人家点缀着旭日及晚霞。童年的我,还喜欢跑到离厂不远的祖母的家,那儿是一片蕉风椰雨以及红毛丹园,荷塘边的鸡和鸭,迎风晓唱,猪栏里,还有母猪小猪推推挤挤的情况,和好多好多小朋友,都是我的童年玩伴。
十三岁时,我远离童乡到另一个城市去求学。但我常回故乡,就像那回卷拍岸的潮水,总是到浪涛间游玩,却又定时地回扑到堤岸。由于家人们还在守着家乡,故常回故乡,让我与乡亲好友们,可以一同沉浸在熟悉亲切中。
老屋的后面是麻坡河的中流处,水声轻轻恬恬地,像是那家慈母在哼着摇篮曲;水是青青蓝蓝地,在月光下闪着晶莹莹的小眼睛。注视着月下的流水,想起父亲活着的时候,再想想自已的离乡,百感交集。生活中的选择,有时是谈不准对错得失的。只要还能找到回乡的路。
不记得是在那一年,也就是在那一年,麻桥建筑完成后,我伴着父亲的调职,—起踏上对岸的路,到马六甲这个较大的城市去。
在培风中学的日子里,我特别珍惜这得来不易的上学机会,因为在下还有六个弟妹,祖母总是唠叨着女孩子家不必读太多书,要多想想弟弟妹妹!这是可以理解的。中学的我智力平平,刻苦耐劳后,成绩还是处在‘低空飞过’的险程,尤其是英文和巫文,更是对我杀伤力最强的科目,最令我头疼。相对的,华文及华文文学史却是我的最爱,也可以称得上是‘看家本领’,更具备猜测正确题目的本能。自小对历史地理也很感兴趣,可以说凡历史、地理的绝大部分内容都可以死读死背,得心应手。数学中有许多琐碎的小知识,却往往都会被我轻易放过,这种粗心大意的“开缘”,也正是—种《疏漏》,这种疏漏是极有害的,它让我养成了对金钱的“不敏感”,及日后的不善理财。
每年的校庆联欢晚会节目,也是我全力以赴的爱好,天生的嗜好,加上民族舞蹈的文化动作优美,更使我着迷。这也因此培养了我对追求艺术的基础,以及对各民族文化的尊敬和爱戴。如今重新回味在校的日子,心里充满着对黄润岳校长、班主任邓日才老师、叶荣业老师………们的深深感激。奢侈地读了五年中学,说不出其中的苦乐,却在不知不觉中炼就了—颗打拼的心,日后继程再到更远的狮城去打天下,而这一“打”就滚了我三十余个春夏秋冬,生命的历程就这样一路地按着轨迹走!
马六甲可以称得上是我的第二故乡,也是与父亲最亲密的相依生活的日子。我们家不算穷,只是弟妹众多,父亲是任劳任怨的那一种,辛苦地支撑着家计。后来,为了弟妹上学方便,便计划着搬出工厂宿舍,便到麻坡市中心订购了一间中型的花园平屋,我也是为了减轻父亲的担子而辍学的。
如今老屋已经不存在了,要在有流水的月光下再思想起什么………?只能到麻坡河河口去,那儿涛花朵朵,层层曲曲的滚浪扑岸所发出的声响,是有节奏的多重唱,时轻柔时高昂。在夕阳晚风下,这纯朴中不失浪漫的麻坡“丹绒”更有意思了。
人人都有故乡,只差你有否离乡,离乡的人对故乡怀念特别的深,那是因为无伦你走多远,无伦现实有多复杂,故乡都是你内心深处最恬静,最温暖的地方。
旋转於日月的穿梭,为生活付出了—定的辛苦后,起初只是把学习书法及绘画当成闲情修养,后耒的学而知不足,让我又回到艺术学院去重温学习的旧梦。仔细思想咀嚼,绘画艺术可说是我过中的“托念”,没有太甚要求,只要尽力而为,把乡土乡情洒脱地创作交待自己对家乡艺术的热爱,我就心满意足了。
李秋荔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